为在囚人士提供的更生计划
惩教署除了为被羁押在惩教院所的在囚人士提供合适及健康的羁管环境,亦为他们提供多元而适切的更生计划,以助他们改过自新,重新融入社会。
惩教署的更生计划
以下是惩教署提供的更生计划及其对象。
判前评估
被羁押的已定罪人士在未判刑前,法庭或将他转介至惩教署作判前评估。署方将会见他们,评估其适合接受哪种更生计划,然后向法庭建议最适合他们的更生计划。
服务对象包括以下惩教院所的在囚人士:
- 劳教中心
劳教中心计划在沙咀惩教所推行,为14至20岁的青少年男罪犯及21至24岁的青年男罪犯而设。计划强调严守纪律、艰苦训练、辛勤工作及密集日程。受训生获释后,须接受为期一年的法定监管。 - 更生中心
更生中心处理14至20岁的青少年罪犯,为他们提供包括短期住宿训练的更生计划。此计划共分两个阶段,为期三个月至九个月。获释的青少年罪犯须接受为期一年的法定监管。 - 教导所
教导所为14至20岁的青少年罪犯提供感化教导,教导期由最短六个月至最长三年。青少年罪犯须接受半日教育及半日职业训练和身心发展计划。获释时,青少年罪犯须觅得工作、教育或职业训练,并接受为期三年的法定监管。 - 戒毒所
戒毒所为吸毒者提供强制性治疗。在囚人士须在戒毒所内接受为期两个月至12个月的戒毒治疗,其后须接受一年的法定监管。此计划包括各种戒毒治疗、纪律训练、工作计划、户外体力活动及全面监管服务。
青少年罪犯评估
14至24岁的年轻男罪犯及14至20岁的年轻女罪犯,可由法庭转介至由惩教署及社会福利署专业人员组成的青少年罪犯评估专案小组,专责会见青少年罪犯,然后将就每宗个案建议最合适的更生计划。
福利支援及辅导
在囚人士进入惩教院所后,随即接受惩教署的福利支援及辅导。
福利支援及辅导包括以下范畴:
- 配合在囚人士在福利方面的需要;
- 协助在囚人士处理服刑初期出现的适应问题;
- 推行各项适合在囚人士更生需要的更生计划;及
- 提供释前辅导,帮助在囚人士为获释作好准备,按他们的需要,转介他们予有关的社会福利机构,让他们得到适当的跟进支援及服务。
心理服务
心理服务的目的是促进在囚人士的心理健康及改变他们的犯罪行为。
此服务由一班临床心理学家及曾接受心理辅导训练的惩教署职员提供,计划项目包括:
- 为性罪犯及吸食毒品的在囚人士而设的治疗计划;
- 为成年在囚人士而设的心理健康计划及预防暴力治疗计划;
- 为青少年在囚人士而设的核心课程(PREP),以培养他们的亲社会价值观及改变他们的犯罪行为;
- 供家长参与的「家爱计划.从心出发」,鼓励他们支持在囚人士的更生过程。
教育
不足21岁的青少年在囚人士须接受半天教育课程。他們亦可参与公开考试,例如香港中学文凭考试。
此外,成年在囚人士亦可自行修读各种自学或遥距专上课程,例如香港都会大学的遥距课程。
职业训练
惩教署为不足21岁的青少年在囚人士提供半日制的职业训练课程,涵盖商业实务、创意多媒体制作、咖啡店运作、西式小点及甜品制作、屋宇装备、美容护理等多个行业,当中包括:
- 职业训练局或建造业议会工艺测试课程
- 资历架构认可课程
- 为就业而设的职业技能课程
成年在囚人士亦可透过参加各种职业训练课程,学习不同工种的技能及通用知识,考取市场认可资格,从而提升他们获释后的就业能力或报读衔接/进阶课程的机会。惩教署亦提供释前职业训练,让在囚人士就获释后的就业作好准备。
监管服务
根据罪犯监管试释计划及释前就业计划,在囚人士可在刑满前获释并接受法定监管。监管职员定期向受监管者进行家访或探访其工作间。在家人、其他人士(包括雇主、非政府机构人员等)及监管职员支援下,受监管者能为重投社区生活作好准备。
从教导所、更生中心、劳教中心及戒毒所释放的人士和根据监管释囚条例及长期监禁刑罚覆核条例接受监管的人士,亦须接受监管职员的监管,以确保他们能顺利重投社会。
更生协作伙伴
本署与更生协作伙伴紧密合作,推行助更生工作。现时,共有来自约100个非政府机构/慈善团体/协作机构/社区持份者提供各种辅导、文化、宗教及康乐活动,或积极参与本署的长远发展项目及计划。这些机构包括:
- 义务工作发展局
- 建道神学院
- 香港中西区各界协会
- 基督教巴拿巴爱心服务团
- 国际佛光会香港协会
- 佛教慈济基金会(香港分会)
- 关爱共融助更生协会
- 心爱基金
- 关顾更生人士会有限公司
- 明爱朗天计划 - 性健康重建服务
- 明爱乐协会
- 天主教教区中心
- 明爱黄耀南中心
- Chabad of Hong Kong
- 昌品恩典会
- 基督教励行会
- 基督教青少年牧养团契
- 基督教真道生命团契
- 基督教新生协会滥用药物辅导中心
- 基督教牧爱会
- 香港城市大学
- 制衣业训练局
- 香港睦群助更生协会
- 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
- 孔教学院
- 达悟伊斯俩米香港
- 自在社
- 中国基督教播道会总会
- 恩友会
- 基督教丰盛职业训练中心
- 蓬瀛仙馆
- 善牧助更生协会
- 翰佐智慧会
- 游戏治疗协会(香港)
- 香港浸会大学
- 香港佛教图书馆
- 香港基督教更新会
- 香港青年协会
- 香港都会大学
- 学友社
- 国际经典文化协会
- 国际斯佳美容协会
- 香港国际社会服务社
- 在德谦和会
- 香港钖克教庙
- 教友监狱福传组织
- 岭南大学
- 荃湾狮子会
- 国际狮子总会中国港澳303区
- 九龙乐善堂
- 文澜明达会
- 医艺盟
- 商界助更生委员会
- 鸣道超见会
- 善导之母堂
- 生生慈善基金
- Ohel Leah Synagogue
- 香港晨曦会
- 香港东正教会
- 凤凰慈善基金会
- 保良局
- 博爱医院
- 香港友爱会
- 湾仔扶轮社
- 国际扶轮社3450地区
- 香港童军总会
- 瑞廷聪敏会
- 啬色园
- 龙耳听障人士综合社会服务中心
- 善牧会中华区
- 香港戒毒会
- 思定会
- 圣方济堂
- 圣公会圣约翰座堂
- 圣保禄书信会
- 圣伯多禄复生会
- 圣士提反堂
- 邓树荣戏剧工作室
- 德兰信心会
- 香港中华总商会
- 中华回教博爱社
- 香港中文大学
- 香港教育大学
- 香港青年奖励计划
- 香港佛教联合会
- 香港惠苗协会
- 香港女童军总会
- 香港理工大学
- 香港科技大学
- 香港回教信托基金总会
- 救世军
- 香港善导会
- 香港大学
- 蒲窝青少年中心
- 天申望德会
- 天台精舍
- 慈山寺
- 通善坛
- 东华三院
- 职业训练局
- 守望台圣经书社
- 王成孝爱会
- 基督教互爱中心
- 佛教无量寿精舍
- 思维友爱会
- 许善慈善基金
- YAMA FOUNDATION
- 仁济医院
- 仁爱堂
- 协青社
- 圆玄学院
- 赵荣善良会
- 香港崇德社
- 九龙崇德社
社区教育
惩教署除了提供安全的羁管及合适的更生计划外,还致力与不同学校和社会服务机构紧密合作,积极推动社区教育,向青少年灌输正确的价值观,使他们成为有责任感和奉公守法的公民,藉此减少罪案发生。
惩教署自2008年9月起推行「更生先锋计划」,对象主要为青少年,通过一系列的社区教育活动,如教育讲座、面晤在囚人士计划、绿岛计划、参观香港惩教博物馆、延展训练营、青少年座谈会、「创艺展更生」话剧音乐汇演、思囚之路、暑期游学团、更生先锋领袖、监狱任务、更生速递及「Captain Gor同学会」等,向他们宣扬「爱护家国、奉公守法、远离毒品、支持更生」的信息。
查询
如欲了解更多详情,可致电惩教署热线 (852) 2511 3511或电邮至email@csd.go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