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在囚人士提供的更生計劃
懲教署除了為被羈押在懲教院所的在囚人士提供合適及健康的羈管環境,亦為他們提供多元而適切的更生計劃,以助他們改過自新,重新融入社會。
懲教署的更生計劃
以下是懲教署提供的更生計劃及其對象。
判前評估
被羈押的已定罪人士在未判刑前,法庭或將他轉介至懲教署作判前評估。署方將會見他們,評估其適合接受哪種更生計劃,然後向法庭建議最適合他們的更生計劃。
服務對象包括以下懲教院所的在囚人士:
- 勞教中心
勞教中心計劃在沙咀懲教所推行,為14至20歲的青少年男罪犯及21至24歲的青年男罪犯而設。計劃強調嚴守紀律、艱苦訓練、辛勤工作及密集日程。受訓生獲釋後,須接受為期一年的法定監管。 - 更生中心
更生中心處理14至20歲的青少年罪犯,為他們提供包括短期住宿訓練的更生計劃。此計劃共分兩個階段,為期三個月至九個月。獲釋的青少年罪犯須接受為期一年的法定監管。 - 教導所
教導所為14至20歲的青少年罪犯提供感化教導,教導期由最短六個月至最長三年。青少年罪犯須接受半日教育及半日職業訓練和身心發展計劃。獲釋時,青少年罪犯須覓得工作、教育或職業訓練,並接受為期三年的法定監管。 - 戒毒所
戒毒所為吸毒者提供強制性治療。在囚人士須在戒毒所內接受為期兩個月至12個月的戒毒治療,其後須接受一年的法定監管。此計劃包括各種戒毒治療、紀律訓練、工作計劃、戶外體力活動及全面監管服務。
青少年罪犯評估
14至24歲的年輕男罪犯及14至20歲的年輕女罪犯,可由法庭轉介至由懲教署及社會福利署專業人員組成的青少年罪犯評估專案小組,專責會見青少年罪犯,然後將就每宗個案建議最合適的更生計劃。
福利支援及輔導
在囚人士進入懲教院所後,隨即接受懲教署的福利支援及輔導。
福利支援及輔導包括以下範疇:
- 配合在囚人士在福利方面的需要;
- 協助在囚人士處理服刑初期出現的適應問題;
- 推行各項適合在囚人士更生需要的更生計劃;及
- 提供釋前輔導,幫助在囚人士為獲釋作好準備,按他們的需要,轉介他們予有關的社會福利機構,讓他們得到適當的跟進支援及服務。
心理服務
心理服務的目的是促進在囚人士的心理健康及改變他們的犯罪行為。
此服務由一班臨床心理學家及曾接受心理輔導訓練的懲教署職員提供,計劃項目包括:
- 為性罪犯及吸食毒品的在囚人士而設的治療計劃;
- 為成年在囚人士而設的心理健康計劃及預防暴力治療計劃;
- 為青少年在囚人士而設的核心課程(PREP),以培養他們的親社會價值觀及改變他們的犯罪行為;
- 供家長參與的「家愛計劃.從心出發」,鼓勵他們支持在囚人士的更生過程。
教育
不足21歲的青少年在囚人士須接受半天教育課程。他們亦可參與公開考試,例如香港中學文憑考試。
此外,成年在囚人士亦可自願修讀各種自學或遙距專上課程,例如香港都會大學的遙距課程。
職業訓練
懲教署為不足21歲的青少年在囚人士提供半日制的職業訓練課程,涵蓋商業實務、創意多媒體製作、咖啡店運作、西式小點及甜品製作、屋宇裝備、美容護理等多個行業,當中包括:
- 職業訓練局或建造業議會工藝測試課程
- 資歷架構認可課程
- 為就業而設的職業技能課程
成年在囚人士亦可透過參加各種職業訓練課程,學習不同工種的技能及通用知識,考取市場認可資格,從而提升他們獲釋後的就業能力或報讀銜接/進階課程的機會。懲教署亦提供釋前職業訓練,讓在囚人士就獲釋後的就業作好準備。
監管服務
根據罪犯監管試釋計劃及釋前就業計劃,在囚人士可在刑滿前獲釋並接受法定監管。監管職員定期向受監管者進行家訪或探訪其工作間。在家人、其他人士(包括僱主、非政府機構人員等)及監管職員支援下,受監管者能為重投社區生活作好準備。
從教導所、更生中心、勞教中心及戒毒所釋放的人士和根據監管釋囚條例及長期監禁刑罰覆核條例接受監管的人士,亦須接受監管職員的監管,以確保他們能順利重投社會。
更生協作夥伴
本署與更生協作夥伴緊密合作,推行助更生工作。現時,共有來自約100個非政府機構/慈善團體/協作機構/社區持份者提供各種輔導、文化、宗教及康樂活動,或積極參與本署的長遠發展項目及計劃。這些機構包括:
- 義務工作發展局
- 建道神學院
- 香港中西區各界協會
- 基督教巴拿巴愛心服務團
- 國際佛光會香港協會
- 佛教慈濟基金會(香港分會)
- 關愛共融助更生協會
- 心愛基金
- 關顧更生人士會有限公司
- 明愛朗天計劃 - 性健康重建服務
- 明愛樂協會
- 天主教教區中心
- 明愛黃耀南中心
- Chabad of Hong Kong
- 昌品恩典會
- 基督教勵行會
- 基督教青少年牧養團契
- 基督教真道生命團契
- 基督教新生協會濫用藥物輔導中心
- 基督教牧愛會
- 香港城市大學
- 製衣業訓練局
- 香港睦群助更生協會
- 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
- 孔教學院
- 達悟伊斯倆米香港
- 自在社
- 中國基督教播道會總會
- 恩友會
- 基督教豐盛職業訓練中心
- 蓬瀛仙館
- 善牧助更生協會
- 翰佐智慧會
- 遊戲治療協會(香港)
- 香港浸會大學
- 香港佛教圖書館
- 香港基督教更新會
- 香港青年協會
- 香港都會大學
- 學友社
- 國際經典文化協會
- 國際斯佳美容協會
- 香港國際社會服務社
- 在德謙和會
- 香港鍚克教廟
- 教友監獄福傳組織
- 嶺南大學
- 荃灣獅子會
- 國際獅子總會中國港澳303區
- 九龍樂善堂
- 文瀾明達會
- 醫藝盟
- 商界助更生委員會
- 鳴道超見會
- 善導之母堂
- 生生慈善基金
- Ohel Leah Synagogue
- 香港晨曦會
- 香港東正教會
- 鳳凰慈善基金會
- 保良局
- 博愛醫院
- 香港友愛會
- 灣仔扶輪社
- 國際扶輪社3450地區
- 香港童軍總會
- 瑞廷聰敏會
- 嗇色園
- 龍耳聽障人士綜合社會服務中心
- 善牧會中華區
- 香港戒毒會
- 思定會
- 聖方濟堂
- 聖公會聖約翰座堂
- 聖保祿書信會
- 聖伯多祿復生會
- 聖士提反堂
- 鄧樹榮戲劇工作室
- 德蘭信心會
- 香港中華總商會
- 中華回教博愛社
- 香港中文大學
- 香港教育大學
- 香港青年獎勵計劃
- 香港佛教聯合會
- 香港惠苗協會
- 香港女童軍總會
- 香港理工大學
- 香港科技大學
- 香港回教信託基金總會
- 救世軍
- 香港善導會
- 香港大學
- 蒲窩青少年中心
- 天申望德會
- 天台精舍
- 慈山寺
- 通善壇
- 東華三院
- 職業訓練局
- 守望台聖經書社
- 王成孝愛會
- 基督教互愛中心
- 佛教無量壽精舍
- 思維友愛會
- 許善慈善基金
- YAMA FOUNDATION
- 仁濟醫院
- 仁愛堂
- 協青社
- 圓玄學院
- 趙榮善良會
- 香港崇德社
- 九龍崇德社
社區教育
懲教署除了提供安全的羈管及合適的更生計劃外,還致力與不同學校和社會服務機構緊密合作,積極推動社區教育,向青少年灌輸正確的價值觀,使他們成為有責任感和奉公守法的公民,藉此減少罪案發生。
懲教署自2008年9月起推行「更生先鋒計劃」,對象主要為青少年,通過一系列的社區教育活動,如教育講座、面晤在囚人士計劃、綠島計劃、參觀香港懲教博物館、延展訓練營、青少年座談會、「創藝展更生」話劇音樂匯演、思囚之路、暑期遊學團、更生先鋒領袖、監獄任務、更生速遞及「Captain Gor同學會」等,向他們宣揚「愛護家國、奉公守法、遠離毒品、支持更生」的信息。
查詢
如欲了解更多詳情,可致電懲教署熱線 (852) 2511 3511或電郵至email@csd.go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