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入息課稅 是否可減輕稅務負擔
個人入息課稅並非徵稅項目,而是為繳交利得稅及物業稅的人士提供一項稅務寬減。本文介紹在個人入息課稅下可作出的扣除及免稅額,以及申請以個人入息課稅方式計稅是否有利。
個人入息課稅、扣除及免稅額
經營業務的東主或股東須按標準稅率繳納利得稅,而出租物業的業主則須按標準稅率繳納物業稅。個人入息課稅評稅會把你應繳付薪俸稅、利得稅和物業稅的入息合計,然後可從該總額扣除下列項目:
為購買物業而借款所須支付的利息
你在年內為購買物業以賺取租金而支付的利息,可在計算個人入息課稅時扣除,但可扣除的利息款額不得超過每一出租物業的應評稅淨值。非出租期間(例如空置或供你與家人居住)的利息支出,不獲得扣除。
認可慈善捐款
你可扣除捐贈給認可慈善團體,或捐贈給政府作慈善用途的現金捐款。若你配偶有捐贈但未申請扣除的認可捐款,你亦可申請扣除。
更多關於認可慈善捐款的資料長者住宿照顧開支
你就父母、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所付的任何住宿照顧開支,如付予位於香港的持牌或註冊院舍,可獲得扣除。
更多關於長者住宿照顧開支扣除的資料居所貸款利息
若條件符合,你所繳付的居所貸款利息,可從個人入息課稅入息總額中扣除。
更多關於居所貸款利息扣除的資料強制性公積金計劃所作的強制性僱員供款
可獲扣除不超過訂載於稅務條例的指定款額的強制性供款。
認可職業退休計劃的供款
可獲扣除向認可職業退休計劃的供款,而最高扣除額不得超過訂載於稅務條例的指定款額。
更多有關強制性公積金計劃及認可職業退休計劃所作供款扣除的資料根據自願醫保計劃保單所繳付的合資格保費
自2019年4月1日開始的課稅年度(即2019/20及其後的課稅年度),你為自己及/或你的指明親屬購買合資格自願醫保計劃下認可產品而繳付的保費可獲稅務扣除。
更多關於申索根據自願醫保計劃保單所繳付的合資格保費扣除的資料「合資格年金保費」及「可扣稅強積金自願性供款」
自2019年4月1日開始的課稅年度(即2019/20及其後的課稅年度),你繳付的合資格年金保費及作出可扣稅強積金自願性供款可獲稅務扣除。
更多關於申索「合資格年金保費」及「可扣稅強積金自願性供款」扣除的資料於該課稅年度內業務上的虧損
按個人入息課稅方法計稅下承前年度的虧損
個人免稅額
如你須繳納薪俸稅或已選擇個人入息課稅,在相關課稅年度你可享有基本免稅額。如符合所訂明的條件,你亦可申索其他適用於薪俸稅的免稅額。
更多有關基本免稅額及其他免稅額的資料稅率
如扣除免稅額和扣除後還有餘款的話,會以薪俸稅所使用的稅率徵稅。在評稅內,已就應予評稅的入息支付的任何稅款將獲抵免。如你所支付的稅款超過根據個人入息課稅計算的稅額,你將會獲退回差額。
更多有關薪俸稅及個人入息課稅稅率的資料年度課稅
由於你每年的入息和扣除額未必相同,所以你在今年申請個人入息課稅有利,明年申請則未必有利。但你不需為此煩惱,若你在任何年度以個人入息課稅方式計稅並非有利,稅務局會自動以你最有利的情況來計算你的稅項並向你發出稅單。
申請個人入息課稅以減少稅款
在若干課稅年度內,個人入息課稅能否減少你的稅款,將視乎你在該年度的入息和扣除額而定。以下示例將顯示個人入息課稅的計算方法。
例一:須繳付物業稅的人士
C女士,未婚,於2019/20課稅年度每月從一出租物業收取租金$40,000,該物業按揭利息全年共$42,000。
如不選擇個人入息課稅評稅
$ |
|
應評稅淨值($40,000 x 12 x 80%) | 384,000 |
應繳物業稅(按標準稅率15%計算) | 57,600 |
如選擇個人入息課稅評稅
$ | $ | |
出租物業應評稅淨值 | 384,000 | |
減:按揭利息支出 | 42,000 | |
基本免稅額 | 132,000 | 174,000 |
應課稅入息實額 | 210,000 | |
稅款(以累進稅率計算) | 17,700 | |
減:100%稅款寬減(註) | 17,700 | |
應繳稅款 | 0 |
C女士選擇個人入息課稅可少付$57,600(即$57,600 - $0)稅款。因為透過選擇個人入息課稅,她可從收入中扣減為賺取租金收入而支付的按揭利息及個人免稅額。
(註)2019/20年度利得稅、薪俸稅及個人入息課稅可獲寬減百分之一百的稅款,每宗個案以20,000元為上限。
例二:須繳付利得稅而有業務虧損的人士
於2019/20課稅年度,L先生的獨資業務被評定虧損$100,000。在同一年度他曾受僱,並收取薪酬$400,000。
如不選擇個人入息課稅評稅
$ |
|
薪俸收入 | 400,000 |
減:基本免稅額 | 132,000 |
應課稅入息實額 | 268,000 |
稅款(以累進稅率計算) | 27,560 |
減:100%稅款寬減(上限 $20,000) (註) | 20,000 |
應繳薪俸稅稅款 | 7,560 |
$ |
|
業務利潤(虧損) | (100,000) |
應繳利得稅稅款 | 0 |
如選擇個人入息課稅評稅
$ |
|
薪俸收入 | 400,000 |
業務虧損 | (100,000) |
入息總額 | 300,000 |
減:基本免稅額 | 132,000 |
應課稅入息實額 | 168,000 |
稅款(以累進稅率計算) | 11,520 |
減:100%稅款寬減(註) | 11,520 |
應繳稅款 | 0 |
L先生透過選擇個人入息課稅,可以將其他收入抵銷其業務虧損,因而少付稅款$7,560(即$7,560 - $0)。
(註)2019/20年度利得稅、薪俸稅及個人入息課稅可獲寬減百分之一百的稅款,每宗個案以20,000元為上限。
例三:須繳付利得稅而有業務利潤的人士
P先生,未婚,經營獨資業務。該業務在2019/20課稅年度的應評稅利潤是$280,000。同時,P先生在該年度向銀行申請貸款購買一層樓宇作為居住地方,至2020年3月31日該樓宇的按揭利息合共$60,000。
如不選擇個人入息課稅評稅
$ |
|
應評稅利潤 | 280,000 |
應繳利得稅(按標準稅率15%計算) | 42,000 |
減:100%稅款寬減(上限 $20,000) (註) | 20,000 |
應繳稅款 | 22,000 |
如選擇個人入息課稅評稅
$ | $ | |
應評稅利潤 | 280,000 | |
減:居所貸款利息 | 60,000 | |
基本免稅額 | 132,000 | |
192,000 | ||
應課稅入息實額 | 88,000 | |
稅款(以累進稅率計算) | 3,280 | |
減:100%稅款寬減 (註) | 3,280 | |
應繳稅款 | 0 |
P先生選擇以個人入息課稅方式計稅可少付稅款$22,000(即$22,000 - $0)。因為以這方式計稅,居所貸款利息和個人免稅額都可從利潤中扣減。
(註)2019/20年度利得稅、薪俸稅及個人入息課稅可獲寬減百分之一百的稅款,每宗個案以20,000元為上限。
不適宜選擇個人入息課稅的情況
個人入息課稅必須將所有應課稅收入合併,然後以累進稅率計算應課稅款。由於累進稅率的最高邊際稅率較標準稅率為高,因此收入較高人士未必會因為選擇個人入息課稅而受惠。
例四:須繳付薪俸稅及物業稅的人士
續例一:C女士於年內除出租物業外,另有薪俸收入$500,000。
如不選擇個人入息課稅評稅
$ |
|
薪俸收入 | 500,000 |
減:基本免稅額 | 132,000 |
應課稅入息實額 | 368,000 |
稅款(以累進稅率計算) | 44,560 |
減:100%稅款寬減(上限 $20,000)(註) | 20,000 |
應繳薪俸稅稅款 | 24,560 |
$ |
|
物業稅(見例一) | 57,600 |
薪俸稅 | 24,560 |
應繳稅款總額 | 82,160 |
如選擇個人入息課稅評稅
$ | $ | |
薪俸收入 | 500,000 | |
應評稅淨值(見例一) | 384,000 | |
入息總額 | 884,000 | |
減:供樓利息 | 42,000 | |
基本免稅額 | 132,000 | 174,000 |
應課稅入息實額 | 710,000 | |
稅款(以累進稅率計算) | 102,700 | |
減:100%稅款寬減(上限 $20,000)(註) | 20,000 | |
應繳稅款 | 82,700 |
由於C女士的薪俸收入按薪俸稅計算已達邊際稅率17%,因此併入個人入息課稅的物業收入須按17%計算稅款。在這情況下,C女士不適宜選擇個人入息課稅。如果C女士已選擇個人入息課稅,稅務局會按對她較有利情況,以分類評稅方式分別發出薪俸稅及物業稅評稅通知書,並在評稅主任附註欄內註釋。
(註)2019/20年度利得稅、薪俸稅及個人入息課稅可獲寬減百分之一百的稅款,每宗個案以20,000元為上限。
例五:須繳付薪俸稅及利得稅的人士
J先生,未婚,是一業務東主。該業務在2019/20課稅年度的應評稅利潤是$280,000。在此年度他亦受僱於一機構,收取薪酬$360,000。
如不選擇個人入息課稅評稅
$ |
|
應評稅利潤 | 280,000 |
應繳利得稅(按標準稅率15%計算) | 42,000 |
減:100%稅款寬減(上限 $20,000) (註) | 20,000 |
應繳稅款 | 22,000 |
薪俸收入 | 360,000 |
減:基本免稅額 | 132,000 |
應課稅入息實額 | 228,000 |
稅款(以累進稅率計算) | 20,760 |
減:100%稅款寬減(上限 $20,000)(註) | 20,000 |
應繳稅款 | 760 |
合共稅款(即$22,000 + $760) | 22,760 |
如選擇個人入息課稅評稅
$ |
|
應評稅利潤 | 280,000 |
薪俸 | 360,000 |
入息總額 | 640,000 |
減:基本免稅額 | 132,000 |
應課稅入息實額 | 508,000 |
稅款(以累進稅率計算) | 68,360 |
減:100%稅款寬減(上限 $20,000) (註) | 20,000 |
應繳利得稅稅款 | 48,360 |
J先生選擇個人入息課稅要多付稅款$25,600(即$48,360 - $22,760)。因為按個人入息課稅方式計稅須將全部收入以累進稅率計算稅款。由於累進稅率的最高邊際稅率達17%,較標準稅率15%為高,因此選擇個人入息課稅未必有利。
(註)2019/20年度利得稅、薪俸稅及個人入息課稅可獲寬減百分之一百的稅款,每宗個案以20,000元為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