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網絡安全須知
社交網絡活動讓你與不同人聯繫,獲取世界上的各樣資訊,與此同時,亦帶來不少風險,例如私隱威脅、網上欺凌和色情陷阱。因此,你應提高警覺,並採取防範措施。
了解潛在風險
當你與外來網站聯繫,或於Facebook、Instagram、微博和Twitter等社交網站與朋友和陌生人溝通,都有可能遭受以下威脅:
- 私隱外洩:在網上提供個人資料(例如電話號碼、電郵地址、住址和身份證號碼),有可能讓歹徒有機可乘,盜用這些資料。你亦可能更易遭受網上跟蹤或「人肉搜尋」。
- 惡意內容或程式碼:攻擊者發布的應用程式看似正常,實際卻是惡意內容或惡意程式碼,令電腦受到感染。
- 網上誘拐和網上欺凌:陌生人或會透過社交媒體與你聊天,以博取你的信任,再藉此作出侵犯行為。此外,一些你認識的人亦可能在網上散播謠言或冒犯的文字,藉此令你尷尬或對你造成傷害。
- 人身安全威脅:於網上結識陌生人,稍一不慎,便有機會招致刑事恐嚇、襲擊、非禮、強姦和搶劫等危險。
- 負上法律責任:你亦有可能在不知情下侵犯版權、發放非法的內容,或侵犯別人的私隱。
安全須知
- 使用網站的私隱設定,將個人資料設定為只供授權者閱覽。
- 切勿發布可供信用卡或銀行網站核證身分的個人資料。
- 應安裝抗電腦病毒及抗惡意程式碼軟件,以及定期更新電腦病毒識別碼檔案。
- 切勿將即時通訊帳戶設定為自動接受檔案傳送。
- 應封鎖或不要理會不認識或不信任的人。
- 切勿在網誌或網上個人檔案張貼一些你不希望別人看到並會遭惡意取用的內容。
- 網上聊天時,不要透露太多,亦不應輕易相信對方的照片或網上的為人。切勿與認識不深的網友見面。
- 如有必要跟網友會面,應至少有一位可靠的親友陪同,並在公眾場所見面。
- 請注意,你可能須為自己張貼的不當內容負上責任。
- 尊重他人張貼的資料。請注意,張貼或分享他人所發布的資料,可能會違反版權法。
給家長的貼士
如你發現子女沉迷上網,或不清楚他們在網上的活動,禁止他們使用互聯網只是最後的方法。以下是一些家長輔導子女有關上網行為的教育貼士。
- 為預防子女沉迷上網,應跟他們一起訂立網上活動的合理時間表。
- 如你發現子女瀏覽色情網站,應啟發他們的批判能力,避免受不良資訊影響。
- 如你發現子女受到網上欺凌,鼓勵他們求助,聯絡你子女的學校並考慮報警。
- 只有問題持續並感到憂慮時,才可查閱子女的網上紀錄。最好事先向他們解釋你的疑慮。
- 如你懷疑子女在網上下載未獲授權的資料,應跟子女討論有關版權的問題。
家長須留意的其他事項
修訂日期:2025年3月